人民海军的沧桑巨变——从小舢板到大航母
发展历程:
- 初创时期(1949-1950年代):
-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
- 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萧劲光任司令员,刘道生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年组建了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
- 1954年,中国政府采购了苏联制造的四艘驱逐舰;1962年,第一艘国产猎潜艇研制成功;1968年12月,研制第一艘中型导弹驱逐舰。
-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1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舰服役。
- 现代化建设(1980年代-21世纪初):
- 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寻求建立一支能够在超越其近岸海域的地区展开行动的海上力量,“蓝水海军”成为中国海上力量的建设目标。
- 从1990年起,中国海军总共接受了6个级别的多艘驱逐舰,大多数中国制造的水面作战舰艇装备了自制的“鹰击-83”反舰巡航导弹。
- 转型与扩展(21世纪初至今):
- 进入21世纪,中国海军的现代化经历了三步走的战略:首先,发展一支相对现代化的海军力量,能够在第一岛链范围内展开行动;其次,发展一支能够超越第一岛链、进入第二岛链的区域性海军力量;第三,解放军海军将在21世纪中叶发展成一支全球海军力量。
- 中国海军逐步发展成为五大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战略性军种,从“空潜快”到航母编队初步形成体系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
作战思想的演化:
- 近岸防御战略:
-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建设强大的海军”战略思想,使新中国建立了海上防御力量,初步具备了海上打击能力。
- “近岸防御”战略强调“在战略上是防御,在战术上是进攻”,建设一支守卫近岸的轻型舰艇部队。
- 近海防御战略:
- 邓小平提出“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思想,使人民海军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在战略性质方面,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的”,在作战范围方面,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战略是近海作战”。
- 远海作战能力:
- 江泽民提出“建立一支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的战略思想,使人民海军的实力进一步提高。